第230页
后半句明明白白问的就是余朝晖,被问到的当事人靠近了孟锐一点,耷拉着脑袋:“还行。”
李泉一边开车一边和后面的余朝晖说着一些孟锐这些年的事情。
余朝晖看不到自己的表情,并不知道其实他认真专注听着孟锐讲话的样子也算在明晃晃地表达他很想听的意思。
看他想听,李泉也就挑挑拣拣地说了一些。他说着他们当年是怎么认识,怎么如何四处奔波才拉到第一笔大订单的。说在那一大笔分红下来以后,孟锐完全没思考,立马拿去买了套房子。
“………”
李泉还说不理解他,明明那几年炒股才是最热的,不应该去炒股吗?
“我之前还觉得房子这东西,只要有的住不就行了,想着之前不是还暴跌过一次嘛。就没买这个。当时又看好多人炒股暴富了,就拿去炒股了,没赔没赚,也还好。”
说着说着李泉突然笑着,“看起来,还是孟哥比较有眼光,前两年的确不太行,但这两年房价涨得特别厉害…”
“不一样。”
余朝晖轻轻开口。
之前他都是听着李泉说,并不怎么说话。直到听到他说对房子的理解后,才忍不住开口。“这个是不一样的。”
虽然孟锐没说原因,但那一刻他能够理解他那么做的原因。
对于李泉来说,他有自己的父母有自己的家,房子对他来说的意义不过就是钢筋水泥组成的建筑罢了。
但对于没有父母,从小住在孤儿院,从懂事起就知道长大以后就要离开的他们来说,房子的意义就截然不同了。
能有自己的房子就意味着有了一个稳定的落脚点,一个可以不用担心被赶出去的地方,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家。
“房子不是一堆没用的钢筋水泥。”余朝晖顿了顿,“是家,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家。”
余朝晖把自己的理解说出口以后,又不轻不重地捏了捏孟锐的手,仿佛是在无声地询问他自己说的对不对。
孟锐同样也没说话,他同样的不轻不重地回握紧了余朝晖的手,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他们的理解是一样的。
房子的话题就这么过去了。李泉是个话唠,没谈房子以后,他又说起了别的。
从他的言语之间,余朝晖也算了解了好多孟锐五年之间的事情,知道他们刚开始的辛苦,现在也算稍微好了一点……
“锐哥?”
前面的李泉正说着,车子突然猛地晃动了一下,接着是李泉大声地骂骂咧咧,好像是骂外面的哪个车主开这么快赶着去投胎啊。
他骂完又和后面的余朝晖解释着,说有辆后车别车抢道,解释完后,又关心地询问了一句:“没事吧?”
“没,没事。”
余朝晖眼睛看不到,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如果不是孟锐紧紧抱着他的话,他差一点就随着惯性飞出去了。
而在感觉自己快飞出去的瞬间,余朝晖下意识的动作也是抱紧身边唯一能够信任的人,他完全没有任何的思考…
想起这个…余朝晖这才意识到他整个人还是紧紧缩在孟锐怀里,一时想退回来,但孟锐手腕牢牢扣在他的腰间,阻止了他这个行为。
“怎么了?”
他还这样问着。
“没事。”
一路上余朝晖都听着孟锐在数落李泉,说他平时做事就毛毛躁躁的,什么时候能靠谱点。哪怕到了小区的停车场,也还是没停下。
这种语气的孟锐还挺新奇的,起码是余朝晖觉得很少能够见到的。因此哪怕孟锐说的李泉,但听得最认真的居然是余朝晖。
“知道了知道了,我开车多稳你还不知道,今天不是因为后面那个孙子别车嘛。”
李泉和孟锐说着话,视线又落到余朝晖身上,“那我,就先走了啊。拜拜,朝晖。”
余朝晖不是第一次来孟锐买的那套房子,要知道刚到申城那天晚上,他就是住在那里的。
在没了眼睛以后,余朝晖当然不能用正常人的方式参观房间,只能用他的独特方式“参观”整个房子:
比如记住从门口玄关走到客厅的沙发需要多少步,根据触摸,他知道餐桌是一个长方形的,沙发是一个凹字结构的。
他用手触摸的方式,慢慢在自己的脑海里搭建整个屋子的大致构造,仿佛是在脑海里玩什么游戏一般。
这是余朝晖自创的记忆法。
可能也是为了余朝晖更方便,孟锐还把一些不必要的东西都收了起来。一些他认为可能会磕碰到余朝晖的地方也被他另外包裹了。
记得刚住这里的那几天,孟锐还不厌其烦地扶着余朝晖,一遍遍教他所有东西的方位在哪里…
孟锐真的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哪怕余朝晖反应迟钝,或者犹疑不定时,他并不会斥责余朝晖,也不会催促他,而是安静地等着。
哪怕平时出去,他也会教着余朝晖怎么识别盲道,怎么辨别障碍物,事无巨细的。那天从医院回来以后,也是如此。
“朝晖,别担心。”孟锐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一直都在旁边的,没事的。”
他看着余朝晖还是站在原地不敢动弹,伸手去触摸他,“你看,我在的。别怕。”
余朝晖感受到孟锐的体温,这才放心地开始挪动步伐,但依旧很缓慢。任何一个急性子的人都受不了,但是孟锐能。